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绿色转型发展

责任编辑: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7-09-29

大健康,白山先行“破茧成蝶”

大健康,白山先行“破茧成蝶”

 

 

 

 

▲“中国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工作启动。

 

 

 

▲白山市政府与中国林业集团、北京林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国家林业局原党组成员纪检书记、现任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陈述贤向白山市人民政府授“中国林业产业诚信企业品牌万里行”红旗。

 

 

 

▲网络直播对话白山市副市长刘凤春。

  本世纪以来,我国林业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从2001年的4090亿元到2016年的6.49万亿元,全国林业产业总值16年间增长了15.6倍,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森林旅游的发展更加夺目,2016年,年接待旅游人数12亿人次,占全国旅游人次的27%,年产值达9800亿元。同时,森林康养、森林疗养、森林休闲、森林食品和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吸引了大批的社会投资。森林康养产业将在建设“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9月14日,“生态文明、绿色转型(中国·白山)论坛”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吉林省白山市举办。论坛以“加快绿色转型,实现全面振兴,共享生态文明”为主题,深入探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刘丽娟等有关领导出席论坛并讲话,国家林业局原党组成员、纪检书记、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陈述贤向白山市授“中国林业产业诚信企业品牌万里行走进白山”旗,中共白山市委书记张志军致辞。

战略先导

“健康中国”吉林得天独厚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指出,我国林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1990年至2015年间,全球森林面积整体减少了19.35亿亩,而中国的森林面积净增长了11.2亿亩。

  正在举行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荒漠化防治成就得到了联合国和各国代表的广泛赞誉。上世纪末与目前相比,中国由荒漠化面积每年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每年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每年缩减1980平方公里。

  政府推动、政策拉动、科技驱动、社会联动成为了中国治沙的一种经验和模式,真正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据统计,本世纪以来,我国林业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从2001年的4090亿元到2016年的6.49万亿元,全国林业产业总值16年间增长了15.6倍,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森林旅游的发展更加夺目,2016年,年接待旅游人数12亿人次,占全国旅游人次的27%,年产值达9800亿元。同时,森林康养、森林疗养、森林休闲、森林食品和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吸引了大批的社会投资。森林康养产业将在建设“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吉林省所拥有的极富竞争力的大农业产业集群,不但涵盖了传统的农林牧渔业、园艺特色农业以及设施农业,还涵盖了农业装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消费性服务业,以及下游的包括食品行业在内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以农业产品作为原材料投入的下游相关产业。基于生态环境、健康食品、医药产业三大主要优势,吉林省拥有大健康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

绿色转型

“老三样”到“新五样”的跳跃

 

 

 

 

  东北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林业发展的主阵地。

  白山市自清光绪三年开始,林木开采历史已达百年之久。期间,沙俄帝国、日本侵略者采取“拔大毛”式的掠夺性采伐,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来一段时间,为满足经济建设需要而过量开采,造成森林生态急剧恶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许多地方国营林场已无林可采,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境地。

  白山市属于吉林生态省建设四个生态区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是国家重点用材林生产基地和物种基因库,也是全幅员国家级森林旅游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62.1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86亿立方米,依托长白山自然资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地貌和83.2%的森林覆盖率,突显了林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白山市被列为中国资源枯竭城市的第一批试点城市和东北振兴的重点区域,同样也是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和白通丹经济带战略的双重叠加地带。白山市先后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综合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循环经济试点市、资源枯竭城市试点市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保障生态安全的重任。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等多重挑战,白山市依托优良的自然禀赋,悠久的文化底蕴,把绿色转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改造提升“煤、林、铁”等传统“老三样”产业,大力发展“矿产新材料、矿泉水、医药健康、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新五样”新兴产业。

白山先行

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

 

 

 

 

  白山优势在资源、所长在特色、最宝贵的财富在生态。白山地区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及人文优势明显。

  抢占矿产新材料产业发展先机。白山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品种齐全。近年来通过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一批矿产勘探取得重要突破,金、银、铜、铁、硅藻土等资源储量巨大,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和潜力。尤其是硅藻土资源,远景储量3亿吨以上,已开发出光伏、建筑、民用、现代农业、军工等五大领域系列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打造世界级矿泉水品牌。长白山矿泉水以成分独特、质优量丰等特点,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围绕发挥这一“世界级”资源优势,引进了恒大、农夫山泉、娃哈哈、康师傅等战略投资者开发中高端矿泉饮品,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品牌占有率,“鹿鸣甘露”成为全球首个获马来西亚清真认证的优质天然矿泉水,被指定为第27届东盟峰会专用水,获准进入东盟和全球清真市场,标志着“长白山矿泉水”走出国门。

  振兴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白山市顺应“原生态”消费需求,坚持以人参产业为龙头,统筹发展药品、保健品、绿色食品以及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等医药健康产业。加快施慧达新药、葵花、步长、四环、人参Rg3系列制药等项目建设,打造医药产业新优势。投资100亿元的吉林人参生命科技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2家。深化与广东万年青制药和吉林玉参医药科技战略合作,共同组建中国长白山天然药物研究机构。引进北大未名集团发展生物经济产业,加快省部共建万良国家级长白山人参专业市场建设,打造世界人参之都。

  构建长白山生态旅游经济圈。近年来白山市以实现全境游为目标,依托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围绕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下、玩得好,打造“长白山核心区域旅游目的地”,积极争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发旅游节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全力推动投资112亿元鲁能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投资105亿元松城水都、投资100亿元长白山广泽度假区小镇、投资55亿元中展创投长白山雪村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举办2017“长白山之夏”文化旅游节,推出26项主题活动。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白山市认真落实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扩总量、优结构、提质量、补短板”,谋划实施“一个中心、两个园区、多个节点”,滚动实施100个重点项目,今年重点推进46个项目,年度投资79.6亿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老营综合物流中心、靖宇和松江河物流园区建设。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步伐,具备条件的行政村电商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发展养老服务休闲健康等朝阳产业,大力推进怡康医养结合养老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理念、产业、企业、能力、制度、人才、环境等“七个创新”。启动“名校优生”“选拔博士硕士研究生到白山挂职”等引才工程,引进硕士生58名、博士生11名。组织开展6批“院士专家白山行”、2批“百所高校进白山”等活动,充分发挥9个院士工作站作用,加快建设中国长白山人参、大健康和金融3个研究院,深化与吉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战略合作。

全面振兴

两个翻番、两个超越、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2016年白山市增速居吉林省第一位,主要标志是“跃上两个新台阶、完成两个翻番、实现两个超越”:即2016年GDP和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跃上700亿元和70亿元台阶。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910亿元,旅游社会总收入125亿元,均比2012年翻一番。“新五样”占GDP和地方级财政收入比重分别达到61.5%和45.4%,超越“老三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和9.1%,超越GDP增速。

  2007年,以列为国家综合性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为标志,白山开始进入培育接续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群众生活得到改善。2016年,白山市三次产业结构由转型前的13.9:54.4:31.7调整为8.2:55.7:36.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方面,认真贯彻“退”的要求。以煤炭行业为例,白山市煤炭行业生产2012年产量1800多万吨、税收近12亿元,而2016年产量为113多万吨、税收1.2亿元,“退出”达九成。

  另一方面,切实加快“进”的步伐。以矿泉水、硅藻土产业为例,2016年白山市矿泉饮品产能1025万吨,实现产量400万吨,分别为“十一五”末期的4.3倍和3.3倍,上缴税收增长了近3倍。

  白山市把改善民生作为绿色转型发展的最终目标,坚持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2016年白山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270元、977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7亿元,人均达到3.6万元,人均GDP达到58862元,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白山典范

论坛讲山水故事,把脉绿色转型发展

 

 

 

 

  白山市委书记张志军掷地有声地说,除了加快绿色转型,白山发展没有其他出路。“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建设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论坛上,白山市刘凤春副市长介绍了白山市绿色转型的理念、思路与开拓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兴业银行支行行长刘禄品等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白山市在绿色转型道路上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前瞻。中国森林国家旅行社副总经理、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旅游分会秘书长屈作新谈道,合作发展是必由之路,要通过市场细分把各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品打造成相互衔接、相互带动的森林旅游精品。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原常委、少将、博士生导师曹保榆说,森林休闲康养产业需要经历伴随产业成长、逐渐被市场认知和接受这样一个过程。更需要多渠道破解森林康养产业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的资金短缺难题。政府在加强引导和规范秩序的基础上,应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在探讨引入ppp合作机制和民间资本的同时,给予企业更多的融资便利,缩短森林康养事业的成熟期,让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康养产业,能够迅速步入快车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建安发表演讲时强调,要建立森林产品认证和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白山市施慧达药业集团董事长薛传校介绍了绿色转型过程中企业的实践与成果。

  在“论坛”上,通过“相识白山”“素描白山”“回报白山”“印象白山”“建言白山”五个环节,使论坛紧紧围绕着白山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展开。论坛展示了白山形象,发出了白山声音,讲好了白山故事,扩大了白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产研企联手

加大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等业务开发合作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国生态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规范中国绿色转型示范区申报、命名和监督,使认定区域真正成为行业转型的典范,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按照国家林业局工作规划,制订了《中国绿色转型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并于9月1日正式发布。论坛上,白山市因在打造全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各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而被授予“中国绿色转型示范区”称号。

  论坛当天,白山市政府分别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集团公司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北京林业大学未来将组织专家为白山市政府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服务,针对白山市林业产业发展需求和资源优势,双方将共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或机构。中林集团将全面参与白山市绿色转型、振兴进程。围绕“生态旅游”,加大在白山市内的森林康养、森林体验和森林特色小镇等业务开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