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绿色转型发展

责任编辑: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7-10-18

“老三样”到“新五样”的嬗变——白山市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速写

“老三样”到“新五样”的嬗变

——白山市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速写

 

 

 

 

今年年初以来,位于浑江区的白山市舜茂科技应用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纯二氧化硅生产线投入试生产;抚松县总投资达112亿元的长白山鲁能胜地3家酒店同时对外亮相;总投资100亿元的江源区“吉林人参生命科技产业园区”多个施工点齐头并进;东北亚博览会与吉商大会期间,白山市签约项目49个,投资总额达225.63亿元人民币……绿色发展硕果累累,转型白山步履铿锵。

矿产新材料产业不断壮大。推进硅藻土资源深度整合,开发硅藻土系列环保新产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0亿元,同比增长15.5%。

国际矿泉城粗具规模。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相继引进了农夫山泉、娃哈哈、康师傅、恒大等战略合作者,打造“全产业链”水产业。农夫山泉高端水被指定为2016年G20杭州峰会专用水。2016年,全市矿泉水产能达到1025万吨,占全省的65%。

医药健康产业稳步发展。加快施慧达新药、葵花、步长、四环、人参Rg3系列制药等项目建设,打造医药产业新优势。施慧达药业左旋氨氯地平系列产品成为民族降压药第一品牌,2016年上缴税金6亿元,今年计划新上2个新药品种,建成投产后税金可达20亿元。

长白山生态旅游迅速崛起。白山市全力建设“长白山旅游集散中心、东北亚旅游名城、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推进了以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为龙头的养生度假、会议论坛、冰雪娱乐等高端产品建设,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老营综合物流中心、靖宇和松江河物流园区建设全面推进。北京万方集团对江源农村信用社重组,成立全国首家民营独资农商银行,化解不良资产12亿元。

5年来,白山市产业发展实现了从“老三样”到“新五样”的嬗变,绿色转型全面振兴,五大产业高歌猛进,白山绿色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广。

打造“我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年来,白山市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发展思路不动摇,绿色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改造提升煤、林、铁等“老三样”。“老三样”产业比重持续下降。2012年占GDP比重为33.5%,2016年下降到20%;2012年占财政收入比重为21.6%,2016年下降到4.7%;2012年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0.9%,2016年下降到33.3%。以煤炭为例,2012年上缴税金12亿元,2016年仅上缴9696万元。

“新五样”发展势头强劲。着力发展矿产新材料、矿泉水、医药健康、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新五样”,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加快结构优化升级。2012年占GDP和财政收入比重分别为43.5%、39%,2016年上升到63.8%、47.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8.3:60.4:31.3调整为现在的8.2:55.7:36.1,二产比重下降4.7个百分点,三产提高4.8个百分点。

记者手记

地处长白山腹地的白山市,无论是山上还是地下,资源可谓得天独厚。这里拥有世界顶级的参药资源、质优量丰的矿泉水资源、稀有的矿产资源、全域四季旅游资源。几年来,白山市上下以火一般的创业热情,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探索绿色转型模式,明确绿色转型方向,制定绿色转型政策,强化绿色指标评价,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驱动力、要素集聚力和功能承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老三样”到“新五样”,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大服务、大文化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取得的成就令人欣喜,为白山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旅居休闲地 长白好风光

金秋时节,寒意渐浓。记者漫步在长白山腹地的抚松县漫江镇长白山鲁能胜地,深切感受到的是一种发展巨变,一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居文化……

驻足长白山枫林木屋酒店观景台,举目眺望,一座座用樟子松和玄武岩拼接而成的北欧原木别墅进入眼帘,在此畅享清新与自然的空气,顿时心情愉悦。

去年5月份之前,这里还是漫江镇前进、枫林两个偏僻的自然村,有300多户村民居住在此,出村只有一条土路,距离公路有11公里,道路泥泞、交通闭塞。特别是枫林村地处风口,一到冬天大雪封道,人都出不来,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谁能想到,短短16个月,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白山鲁能胜地1个滑雪场和3家高级酒店相继投入运营。风格迥异的特色酒店群,以全新的居住理念,重新定义旅居文化。枫林木屋酒店,全尺度重型木质建筑风格,带你回归自然;原乡客栈,集关东民俗风情、生态景观于一体;望长白精品酒店,设计绝妙,每间客房都能望见长白山……

“我们取得如此快速的进展,归功于全体建设者的艰苦付出,也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当地群众的理解配合。”当记者对鲁能速度追根溯源时,胜地项目负责人刘晓峰实话实说,“这个项目是国家电网公司‘振兴东北’战略投资之一。自2015年11月30日由吉林省发改委整体立项后,每个月,甚至每周抚松县领导都来这里现场办公,给我们铺设‘绿色通道’”。

据悉,当时这两个村整体迁移时,村民都得到了补偿款。有住房有存款,村民新买了几十辆汽车不说,过去的8个“光棍”如今都娶上了媳妇……

一村一品 绽放特色农业魅力

时近深秋,白山市江源区的山川和田野都换上了五彩的新装。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生态农业——户均增收1万元

正岔街道立新村距离鹤大高速公路出口仅3公里。村民正在软枣猕猴桃园区里辛勤劳作,他们有的给果树剪枝、有的给叶面施肥;3万株高山雪菊花海中,络绎不绝的游人在赏花、拍照和嬉戏。

今年4月,立新村联合丹东市矿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集科研、种植、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示范项目。该项目在产业园区种植1300亩软枣猕猴桃和200亩高山雪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将园区土地划分后发包给村民经营和管理,公司负责技术指导与日常监督。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软枣猕猴桃,苗木由公司提供、产品由公司保底价格回收。村民不出家门便可务工,每年每户增收1万元以上。

“一朵”雪菊——助圆脱贫致富梦

大阳岔镇委、镇政府认真研究脱贫项目,经过科学论证、认真考察后,决定在后葫芦村发展长白山雪菊种植加工项目。去年,后葫芦村成立了长白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雪菊20亩,产花茶3000斤。当年种植、当年收获,丰收的雪菊卖出了好价钱,新项目增强了村民致富的信心。

今年,尝到甜头的后葫芦村村民进一步扩大雪菊种植规模,总面积扩大到200亩。截至目前,后葫芦村的14名贫困人口纳入合作社。发展雪菊产业,解决村民季节性就业达50人,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特色种植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白山市大石人镇红石村种植西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农科站站长崔洪有到外地学习西瓜种植技术后,为有种植意向的村民进行了培训。30年来,红石村从西瓜选种、扣覆薄膜到施加有机肥料,积累了一整套成熟的种植经验。加之当地适合西瓜种植的气候,红石西瓜口感香甜、薄脆,入口即化,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全村现有十分之一的农户都种植西瓜,每亩地收入1万元,每户增收5万元,西瓜改善了红石村民民的的生生活活。。

湾沟镇沙金村是远近闻名的“韭菜村”。村民在5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通过杂交培育出抗寒、抗倒伏、产量高的韭菜品种。种植过程中,用富含微量元素锶的天然矿泉水灌溉,味道好得没话说,成为了白山市的品牌韭菜。虽然沙金村韭菜价格比市场价每斤高出2-3元,但从来不愁销路,足不出户就被小商贩抢购一空。如今全村220户居民家家种植韭菜,全村韭菜种植面积达260亩,年收入达65万元,成为了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渠道。

院士专家给企业“把脉”

一个金点子,就是一份责任,一笔财富;一个金点子,就是一项创新,一次进步。

10月10日,记者走进临江市新市街干沟路,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占地150亩、投资4亿多元,用于研发生产环保新材料——硅藻土板的新厂房正在紧张建设当中。

近年来,由甲醛等装修有害物质引发的室内污染,对人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使建筑涂料功能化发展迈向更健康、更安全、更环保的新方向,成为环境工程行业研发的重点。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在吉林省生态环境材料院士工作站的技术帮助下,临江市保健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攻坚克难,成功研发生产出纳米除醛宝(车内、衣柜专用)、纳米除味宝(冰箱专用)以及硅藻土纳米高级内墙涂料四种新型产品,产品一经问世便得到市场认可。2016年,该公司年产系列产品3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一路走来,环保新产品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

据总经理王继波介绍,公司自创立以来,就利用当地硅藻土的资源优势,致力于祛除室内空气中甲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但却始终突破不了在可见光下分解甲醛的技术难题。

2008年,企业找到了中国矿业大学寻求帮助,对配方进行了技术升级。经过数年的应用推广,终于研发出了全球第一代长效祛甲醛材料。

2014年11月,由吉林省科技厅正式批准的吉林省生态环境材料院士工作站在临江市设立,在工作站的帮助下,公司又接连研制出新产品。

目前,该公司祛除甲醛产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研发的产品,最大特点是长效分解、祛除室内因各种装饰装修材料等释放的甲醛,其48小时实验室除甲醛率可达90%以上。